关于央行行长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要点解读

来源:六安市叶集区金利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事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对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下一步,围绕“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重点工作?货币政策如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及高质量发展?在做好五篇大文章、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有何举措?就相关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接受《金融时报》采访。

要点解读如下

在回应货币政策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方面,央行行长重申“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并强调要“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

这意味着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偏低,以及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的背景下,下一步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为完成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有效控制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提供支持性的货币金融环境。具体操作方面,在7月央行打出降息“组合拳”后,下一步为配合政府债券发行,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以及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货币政策还将保持灵活性,降准降息都有空间,各类增量政策储备都在政策工具箱内。

央行行长指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要“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在当前背景下,伴随美联储9月启动降息的态势趋于明朗,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将转入收敛过程,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增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拓展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

我们也认为,伴随各类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市场主体融资需求增加,以及金融“挤水分”影响逐步弱化,各类金融总量指标下行势头将逐步企稳——这已在7月存量社融同比增速、M2增速等指标中有所体现。我们判断,全年货币信贷将保持合理增长,其中年底前M2增速有一定回升空间;而且在挤掉资金空转的“水分”之后,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会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回升向好势头,各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下一步货币政策还将坚持稳健的主基调,不搞大水漫灌。这一方面能够避免给将来留下高通胀及金融风险的隐患,同时也能为应对各类不确定因素预留政策空间。

央行行长强调,要“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的消费融资需求。”

这意味着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实施精准滴灌。我们判断,未来央行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用好用足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额度,及时发挥效能;与此同时,根据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央行还会适时设立新的政策工具,下一步的重点可能包括促进居民消费和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等领域;最后,根据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及市场利率变化,央行还会适时调整相关再贷款利率。伴随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力显效,不仅会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以及强化小微企业、房地产行业等薄弱环节提供更加有力的信贷支持,还将“以结构带总量”,对推动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王青 冯琳